您现在的位置: 陆风 > 陆风价格 > 正文 > 正文

中国汽车出口坐二望一,弯道超车时机已

  • 来源:本站原创
  • 时间:2023/4/5 2:31:59

在国外一些制作精良的非洲生活记录篇中,经常能看到当地人驾驶着一辆破旧冒烟的N手丰田汽车,行驶在凹凸不吭的泥泞路上,落后设施与现代汽车交织在一起的画面,十分违和。

我们在笑谈非洲人民与世界接轨的同时,也不由得感叹,日系车可真是畅销全球!

然而,近些年来随着国产车,尤其是新能源车的崛起,强大的日本汽车帝国的根基似乎开始动摇了。在国内,中国国产品牌的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,年市场份额已经达到了44.43%,而日本合资车市场却面临增长乏力问题,市场份额下降到20.6%。

中国迎来汽车出口高增长时代

在海外市场,也大有此消彼长之势。去年我国汽车出口总量达到了.5万辆,仅次于日本万辆和德国万辆,成为全球第三大汽车出口国。而在今年1-8月,我国汽车出口量达万辆,已经超过德国,仅次于日本的.56万辆。

中国汽车月度出口量,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

更值得一提的是8月单月中国汽车出口量达30.8万辆,超过日本的29万辆,相信年出口量超过日本只是时间问题。而日本汽车出口,却从0年的万辆,掉到了年的万辆,本土汽车产业日渐凋敝是不争的事实。

前些年很多朋友还在遐想国产品牌未来将逐渐吃掉国内合资车市场,现在来看保守了,按照这个趋势,国产车很有机会与日德车企抢夺全球市场。

当然也不少朋友会质疑,中国汽车出口量中,合资品牌和国产特斯拉占不少吧?

再给大家看一组数据,年前8月的出口汽车中,上汽集团海外出口及海外基地销售量累计达到57.99万辆,排名第一,主要出口车型品牌为名爵、宝骏以及返销美国的雪佛兰,排名第二的是奇瑞,达25万辆,而国产特斯拉出口接近16万辆,占总出口比例不足10%。可以说,自主品牌是出口的主力军。

年1-8月中国各品牌汽车出口量

图片来源:智妍咨询

国产汽车出口量激增的同时,品牌力也在不断上升。

遥记得当年陆风X6在欧洲上市,首月销量就突破台,荣获当月最佳进口车,是当时唯一欧洲销售的国产车。然而,不到两个月,陆风就因正面碰撞测试仅得1分,被媒体大量曝光导致身败名裂,这也加深了国外对国产车粗制滥造的刻板印象。

而比亚迪汉EV发布后,获得了德国媒体的一致好评,还斩获了年iF设计大奖,扭转了国产车海外评价的颓势。相比德国本土汽车品牌在新能源领域的表现,汉EV的产品力不要太好:高颜值、高续航、高性能以及高度智能化的车机系统,让对汽车一向要求极高的德国老百姓称赞不已。

这其中还有个小细节,由于BYD的电动客车在欧洲颇有知名度,因而比亚迪“唐宋元”王朝汉字车标出口欧洲后都会改成“BYD”英文车标。

但汉EV是出口德国唯一保留汉字车标的车型,因为很多德国消费者很认“汉”这个纯电品牌。在海外tiktok和油管上,比亚迪汉EV干掉保时捷帕拉梅拉、玛莎拉蒂、法拉利的英勇事迹比比皆是,引发了一阵热潮,“汉”的品牌形象也逐渐在欧洲消费者心中树立起来。

更为值得注意的是,汉在德国4.5-5.5万欧元(33-37.8)的售价,接近国内售价的1.5倍,而当年的陆风X6,靠的是低于同类型车一半的售价才得以打进欧洲市场。

近些年,我们听到的国产品牌出海的好消息也越来越多:

在豪车遍地跑的迪拜,国产品牌长城皮卡旗下的“长城炮”一车难求,硬朗的外形和优异的性能,让中东土豪甘愿排队预订;

在新西兰,长城炮的二手车保值率居高不下,甚至出现了二手车“价格倒挂”,火热程度可见一斑;

在俄罗斯、菲律宾、马来西亚等地,奇瑞多个车型热卖,增长迅猛。

对于中国车企来说,在国内站稳脚跟很重要,但最终目标还是要走向全球市场的星辰大海,这一步任重而道远。

诚然国产汽车出口量、品牌形象不断提升的消息令人振奋,但也要理性地指出,我国汽车出海还处于一个量变的阶段,真正能改变世界汽车格局的质变,还未到来!主要原因有三点:

一是目前我国汽车在世界的市场份额占比很低,虽然出口量已经能“赶日超德”,但是不要忘了日本、德国车企工厂遍布全球各地,国内出口只占其较小的一部分。以日本丰田为例,年全球销量突破一千万辆,在个国家和地区销售,单是一个丰田,就足以让一众国产车商望尘莫及。

其次,中国国产汽车出口中,自主品牌出口主要集中在东南亚、南美、非洲等欠发达地区,以中国出海汽车在当地市占率为例,最高分别为非洲21.5%、南美洲12.9%、大洋洲11.6%,而欧洲市场占有率仅为3.3%,北美市场占有率更是仅有1.1%。想要获取更多的品牌溢价和利润,就必须打入发达国家市场,想要吃下世界市场这块大蛋糕,也必须啃下发达国家市场这块硬骨头。

资料来源:中汽协、OICA

最后是中国自主汽车品牌的海外认知度仍有较大提升空间,虽然近年来一些车企在国外收获了一些好名声,但提升市场认知是一个长期的过程。

当前国产汽车出海,很多品牌因为国外消费者认知度低等原因,选择在国外“换标”贴牌销售,比如五菱宏光的贴牌车雪佛兰Enioy面向印度销售,吉利的SUV博越的贴牌宝腾X70(马来西亚本土品牌,17年被吉利收购)在马来西亚销售等等。

吉利博越换标“宝腾X70”

虽然短期来看有利于打开外国市场,但长期以往对于国产品牌走向世界是不利的。同时,国产汽车出海主要还是靠“性价比”取胜,品牌溢价普遍不高,想要走向高端化,仍需一些时间和努力。

值得庆幸的是,近两年国产汽车出口的飞速增长非常提振士气,而且我国还手握一张“王牌”——新能源汽车。在年1-8月汽车出口中,新能源车出口59.3万辆,接近总出口量的三分之一,已经成为我国汽车出口增长的新动力。

在传统燃油车技术方面,中国厂商在核心零件上起步较晚,与国外车企尚有一定差距,如发动机的燃油效率、变速箱的平顺性与耐用性等,外国各大著名车商凭借先发优势和技术积累,占据了世界市场的大部分份额,国产品牌只能进入本土品牌较弱、竞争松缓的“二线”国家市场;

而进入新能源车时代后,竞争格局重新洗牌,核心技术也从发动机、变速箱变成了三电(电池、电机、电控)与智能化,将各个车企技术水平拉回了同一起跑线,中国的新能源汽车更有可能实现“弯道超车”。

事实上,由于起步早、投入大,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已经非常完善,国内新能源车企竞争也十分激烈,促进了产品的迭代效率,催生了一批技术领先的车企。比亚迪的刀片电池与永磁电机、华为的鸿蒙车机系统和自动驾驶等技术都是世界领先的。

近些年来,国外品牌新能源车发布甚至已经开始对标国内自主品牌了:根据Carscoops报道,年11月在宝马旗舰纯电轿车i7伪装车路测中,小鹏P7、奔驰EQS、特斯拉ModelY等现身测试车队。奔驰EQC是宝马i7的直接竞品,而小鹏P7出现在测试场,也反映了中国品牌受到传统欧洲老牌车企的重视和研究。

在新能源市场方面,年海外新能源车市场总量达万辆,年这一数字有望达到1,万辆。

广阔的市场下,蕴含大量的机会。在年中国新能源车销量中70%是自主品牌+新势力,国内新能源车企品牌高达70多个,无疑是一个高烈度竞争的“修罗场”,在国内厮杀出来的品牌在产品力、技术力上丝毫不逊色于国外其它品牌。

想要打开世界市场,自主品牌还需要在品牌营销和市场导入上下功夫,在汽车领域有句俗语说:“中国的大众,世界的丰田”,大意是与世界市场丰田最火不同,在中国大众汽车卖得最好。

大众为何能在中国大火?

这与德系车80年代就早早进入中国布局市场,并打造一系列“噱头”和特供车不无关系。自主新能源品牌想要打入发达国家市场,也可以借鉴大众的经验。

在如超充、高压技术、换电等标准制定上获得话语权,通过参与当地EV标准制定,巩固先发优势。在营销和服务上,利用车机智能化优势,将“智能体验”带给国外消费者,打造独特的品牌特性。

回顾国外品牌进入中国市场进程,经历了整车出海,到当地建厂,到本土开发三个阶段,如今本土品牌走向全球,显然已经进入了高速发展的第一阶段,凭借新能源车的优势,相信中国汽车一定会改写世界汽车格局。




本文编辑:佚名
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 http://www.lufenga.com/lfjg/10409.html

Copyright © 2012-2020 陆风版权所有



现在时间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