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现在的位置: 陆风 > 陆风体验 > 正文 > 正文

预测从各种地球风看高考地理常考的十种

  • 来源:本站原创
  • 时间:2021/7/4 13:44:41

不同地形由于热力条件的差异,会造成局部气压的差异,形成局地环流,如山谷风、峡谷风、焚风、布拉风、冰川风,属于地方性风。附:两张“风”的思维导图

一、山谷风

在山区,由于热力原因引起的白天由谷地吹向山坡,夜间从山坡吹向谷地的风,称为山谷风。有关山谷风的最典型历史故事,是诸葛亮火烧上方谷。上方谷入口窄,腹地阔,两边高,中部低。类似于葫芦的地形十分不利于空气流通,谷内起火后气温会骤然升高。贴近地面的空气因受热而迅速膨胀上升,上层及周围冷空气则收缩下沉,形成强烈对流的山谷风,因此出现了狂风大作的现象。同时,当大量热气流上升到一定高度时,空气中的水汽又因气温降低而凝结成云雾,再加上柴草燃烧所产生的大量烟尘为水汽凝结提供了凝结核,从而加速了水汽的凝结成雨。

二、峡谷风

峡谷风是因经过山区而形成的地方性风。

当空气由开阔地区进入山地峡谷口时,气流的横截面积减小,由于空气质量不可能在这里堆积,于是气流加速前进(流体的连续性原理),从而形成强风。

峡谷效应又被称为狭管效应,峡谷风又被称为穿堂风。

达坂城位于峡谷口,气候干燥,多大风天气

高楼峡谷风直接影响了建筑物和居民的安全,为了避免峡谷风危害,城市住宅楼的建设应注意住宅楼的走向避免与城市主导风向一致。

三、焚风

沿着背风山坡向下吹的干热风,称为焚风。焚风在背风坡下沉增温的现象,称为焚风现象。

中纬度地区,山脉相对高度达到-米时,就可以产生焚风效应。要是达到-0米以上时,焚风现象更为明显。一般焚风持续1-3天,它可以在短时间内引起气温迅速上升。

世界著名的焚风区有欧洲的阿尔卑斯山北坡、高加索山、北美落基山东坡、格陵兰西岸、南非好望角、亚洲阿尔泰山等。

焚风创造过3分钟内气温上升17℃的记录。

四、布拉风

从山地或高原经低矮狭隘通道向下倾泻的寒冷而干燥的暴风,称为布拉风。该词源于古希腊语Boreas(寒冷的东北风)。这种风像瀑布一样从高山滚落下来,极冷极快,我国天山南侧和长白山地区有发生。黑海和好望角地区也有发生。

亚得里亚海,布拉风从山上滚下来

布拉风的形成条件:迎风坡有利于冷空气堆积;适合的气压梯度;背风坡陡峻且相对高度不大,使爬越山顶的气流下沉绝热增温不多(多了就不冷了)。

五、冰川风

沿着高山冰川表面向下吹的风,称为冰川风。

由于冰川表面气温与周围同高度气温相比要低得多,近冰川面的空气密度较大,冷而重的空气团沿着冰雪表面向下坡方向流动,形成冰川风。风速可达3米到10米每秒(7级风左右),厚度可达到0米。

夏季晴朗的白天,冰川表面与周围温差对比最大,冰川风最强盛。我国青藏高原、天山、祁连山都有此风的存在,其中珠峰北坡冰川风很强势,北登上造成很大威胁。

六、海陆风

一、细究成因有差异

虽然海陆风和季风都是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造成的,但是如果从其形成的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过程中来看,还是有差异的。

海陆风是由沿海的陆地与近海的海洋热力差异引起的。白天,沿海的陆地增温快于海面,陆地气温比海面气温高,以致形成一个从海到陆的气压梯度,近地面的风由海面吹向陆地,叫海风;夜间,沿海的陆地冷却比海面迅速,海面气温高于陆地气温,因而出现从陆到海的气压梯度,气流由陆地吹向海面,为陆风。

季风的形成与多种因素有关,但最主要是由于大陆与大洋之间的热力差异造成的,比如我国的季风成因就是亚欧大陆与太平洋之间的热力差异造成的。其特征是夏季大陆强烈受热,气压变低,致使气流由海洋流向大陆;冬季大陆迅速冷却,气压升高,气流则由大陆吹向海洋。

由此来看,海陆风与季风的成因虽然从大的方面都可以认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,但其成因并不完全相同:一个是大陆与大洋之间的热力差异,一个是沿海陆地与海面之间的热力差异。

二、比较差异大不同

1、空间规模不同

海陆风影响的空间规模小。海风深入陆地的距离,一般为20~50公里;陆风水平方向影响的范围更小,近的只吹入海上几公里。

季风影响到的空间规模大。比如我国的季风气候区是从海岸线到“大兴安岭-阴山-贺兰山-巴颜喀拉山-冈底斯山”一线,空间范围很广。

所以有“海风一条线,季风一大片”之说。

2、时间尺度不同

海陆风的风向变换周期为一天;季风的风向变换周期为一年。

3、分布规律不同

海陆风普遍分布在海陆交界的小范围内。不同纬度的海陆交界处海陆风的强弱程度不同,热带地区的气温日变化比较大,海陆风强烈,全年都可出现。温带地区海陆风较弱,主要出现在夏季。

世界上的季风主要出现在亚洲、南北美洲和澳大利亚大陆东岸。比如东亚(包括我国东部、朝鲜和日本等地)是世界上最典型的季风区,主要是由于太平洋是世界最大的大洋,亚欧大陆是世界最大的大陆,海陆间的热力性质差异最明显。

4、势力强弱不同

海陆风势力较弱,海风风力一般仅4~5级,陆风比海风还小仅1~2级。

季风势力较强,就我国而言,冬季风又强于夏季风。

三、青岛海边是什么风

青岛位于我国温带季风气候区,冬季存在冬季风,夏季存在夏季风;同时,青岛市南区位于海边,也存在海陆风。所以,“海边一年四季都有风”。

从季节上来看,冬季的冬季风将会加剧陆风的势力,削弱海风的强度,使晚上风较强,白天的风较弱;夏季的夏季风将会加剧海风的势力,削弱陆风的强度,使白天的风较强,晚上的风较弱。季风势力越强,其加剧和削弱作用越强。“海边的风较大”,就是这个道理。

综上可知,青岛市南区海边的风既有海陆风又有季风,季风较弱时主要体现为海陆风,季风较强时则对海陆风具有加剧和削弱作用。

七、台风

台风(Typhoon),属于热带气旋的一种。

热带气旋是发生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的低压涡旋。

台风是一个深厚的低气压系统,

它的中心气压很低,

低层有显著向中心辐合的气流,

顶部气流主要向外辐散。

台风的结构,从中心向外依次分为:

台风眼区、云墙区、螺旋雨带区。

八、干热风

干热风,又称“火风”、“热风”、“干风”是一种高温、低湿并伴有一定风力的农业灾害性天气。其风速在2米/秒或以上气温在30摄氏度或以上相对湿度在30%或以下

干热风一般出现在5月初至6月中旬的少雨、高温天气此时正值华北、西北及黄淮地区小麦抽穗、扬花、灌浆时期植物蒸腾急速增大往往导致小麦灌浆不足甚至枯萎死亡。

九、龙卷风

龙卷风我们通过一高考试题来进行解读。

龙卷风是大气中强烈的涡旋现象,湿热气团强烈抬升,产生了携带正电荷的云团,一旦正电荷在云团局部大量积聚,吸引携带负电荷的地面大气急速上升,在地面就形成小范围的超强低气压,带动汇聚的气流高速旋转,形成龙卷风。图8示意美国本土龙卷风发生频次的分布。在美国龙卷风多发区,活跃着“追风人”,他们寻找、追逐、拍摄龙卷风,为人们提供龙卷风的相关信息。

(1)读图8,指出龙卷风多发区湿热气团的主要源地,抬升的原因,以及气流发生旋转的原因。(8分)

(2)分析美国中部平原在龙卷风形成过程中的作用。(6分)

思考--------------时间

(1)

主要源地:墨西哥湾。

抬升原因:

与北来的冷干气流(气团)交汇,湿热空气抬升;

(地处中低纬,太阳辐射较强)下垫面温度较高,(湿热)空气受热抬升;

湿热空气抬升过程中,水汽凝结,释放热量,加热并进一步抬升空气。

旋转原因:地转偏向力的作用。

(2)

地势平坦,对气流旋转阻挡作用弱(摩擦力小);平原南北延伸,面积广大,利于(南北向)冷暖气团交汇。

十、城市风

城市风是常见的三种热力环流形成之一,因其是基础、重点,而成为考试、练习中的必考点,同时也是学生易错点,笔者对其的考查角度进行归纳、总结,使之条理化,清晰化,便于学生复习,轻松掌握,事半功倍。

角度一:城市热岛析原因

①由于城市人口集中并不断增多,工业发达,居民生活、工业生产、交通工具大量消耗矿物燃料,释放大量人为热。②城市建筑层数高,不易通风散热;③城市中硬化路面及地表建筑物吸热强;从而形成城市热岛。

角度二:城市风中辨风向

由于城市人们的生产、生活释放大量的人为热使城市气温升高,空气上升,与郊区下沉气流形成城市热岛环流,特别要注意的是其风向不随昼夜和季节而变化,城市市区气流永远上升,郊区气流永远下沉。如:下图。

角度三:弄懂原理重应用

(一)城市风对城市大气环境有什么不良影响?

由于城市风的出现,城区工厂排出的污染物随上升气流而上升,笼罩在城市上空,并从高空流向郊区,到达郊区后下沉。下沉气流又从近地面流回市中心,并将郊区工厂排出的污染物也带回了城市,致使城市的空气污染更加严重。

(二)我们在城市建设中应采取什么样的对策?并分析采取上述对策布局的好处?

为了减轻城市的空气污染,在城市规划中,一定要研究城市上空的风区下沉的距离。一方面将污染严重的工厂、卫星城布局在城市风的下沉距离之外;另一方面,绿化带应布局在城市的环流系统之内。

 污染严重的工厂、卫星城布局在城市风的下沉距离之外的好处:避免污染严重的工厂、卫星城排出的污染物从近地面流向城区,避免加重污染和相互污染。

 为何将卫星城建在城市热岛环流之外?

卫星城是指为了减轻大城市压力(环境、交通、住房等)而修建在距离大城市周围的小城镇(市)。因为卫星城可能形成污染,而热岛环流近地面风向是由郊区吹向城市的,为了避免对大城市形成二次污染,故把卫星城修建在热岛环流之外。

(或问污染严重的工厂应布局在城市的环流系统之内,不合理的原因?工厂排出的污染物从近地面流向城区,会加重城市环境污染和相互污染。)如下图:

绿化带应布局在城市的环流系统之内的好处:增加城市大气湿度,降低温度(缓解热岛效应),美化环境。如下图3:

角度四:联系生活释原理

为什么城区上空降水较郊区多一些,试从热力环流的角度解释。

①城市热岛所产生的局地气流的辐合上升,有利于对流雨的发展;

②城市中因工业生产、交通运输和居民炉灶等排放出的烟尘污染物比郊区多,即城市空气中凝结核多,促进降水形成。

(???♀?跪求大家转发分享文章,我涨粉的愿望和你涨分的愿望一样虔诚???♂?)

个英语句子搞定高考单词(附电子版/视频/音频)高考励志壁纸

"比起尽我所能,我更喜欢全力以赴。"

高中数学所有知识点,这些表格让你一目了然!考前必看!

高考英语词(乱序版)汇总,期末备考再过一遍!(附电子版)

高中语文作文10大高频主题的立意指导(附电子打印版)

▍图文来源:本文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,转载请标明来源。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#个上一篇下一篇


本文编辑:佚名
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 http://www.lufenga.com/lfty/7137.html

  • 上一篇文章:
  • 下一篇文章: 没有了
  • 热点文章

    •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
    • 没有热点文章
    推荐文章

    •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
    • 没有推荐文章

    Copyright © 2012-2020 陆风版权所有



    现在时间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