热力环流的形成
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,称为热力环流,它是大气运动最简单、最基本的形式。
热力环流的形成可归纳为:近地面冷热不均(根本原因)→大气垂直运动(上升或下沉)→近地面和高空同一水平面气压差异(直接原因)→大气水平运动→热力环流。
(基本原理:空气受热膨胀;受冷下沉;风由高压吹向低压)
热力环流的强弱与转化
1.湖陆风转化
材料一:新疆的博斯腾湖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,河水补给占入湖水总量的94.8%,蒸发占出湖水总量的60.45%,但蒸发总量有上升的趋势。湖区水位季节变化很大,但近年有减小的趋势。湖区内湖陆风现象较显著(湖陆风是在较大水域和陆地之间形成的以24小时为周期的地方性天气现象)。
材料二:博斯腾湖区域图和湖区湖陆风风速月变化图。多年平均数据显示,博斯腾湖夏半年陆风转湖风的时间为上午11-12时,比冬半年提前两小时左右。
问:下半年陆风转湖风的时间比冬半年早的原因。(6分)
答案:夏季,日出较冬季早,陆地升温时间早(1分);太阳高度角较冬季大,获得的太阳辐射量多,陆地升温快(1分);湖泊水量较冬季大,湖面升温慢(1分),所以陆风转湖风时间早。
2.海陆风转化
下图是统计的海陆中间的温度变化曲线,图示风向应发生在什么时间段?在18点前后风向有何变化?风向的转化时间在不同季节有变化啊?
3.城市风的强弱变化
下图为我国华北某特大城市热岛效应强度(UHI)的季节和日变化示意图,读图下题。
1.一年中,该城市
A.夏季热岛效应强度最弱B.秋季热岛效应强度最强
C.春季多大风降低了热岛效应强度D.热岛效应强度与风速呈正相关
2.由图乙可以判断,该城市的热岛效应强度
A.中午前后强度最大B.日较差小于年较差
C.冬季的日变化幅度最小D.与气温日变化呈负相关
3.热岛效应强度日变化的季节差异反映出
A.春季郊区气温日较差最小B.夏季郊区的植被长势最好
C.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差异D.日变化与昼夜长短无相关性
1.C结合甲图可知春季该城市热岛效应强度最弱。原因是华北地区春季多大风,破坏了城市的热岛环流;10-12月热岛环流强度与风速呈正相关,其余月份呈负相关。
2.D由图乙可知,热岛效应强度与温度日变化呈负相关,日出前后达到最大值;日变化幅度夏季最小,且日较差远大于年较差。
3.B由图可知,夏季的热岛效应强度日较差最小,原因是夏季郊区农作物长势好,气温日较差较小。(另重要原因是市区的由于温度高气流上升运动强烈,造成热量的扩散;冬季由于温度低,郊区易形成逆温,温度更低,城区上升气流不强烈,热量不易扩散,反而使热岛效应增强)
热力环流的叠加
典例1:某考察团队为了研究湖泊的局地气候效应,对我国某大型水库进行了湖陆风的观测。1该人工水库三面环山,特殊的地形条件使水库附近还受到山谷风的叠加影向。下图为8月月16日15时该水库附近的气温分布图(单位:C)。读图回答下列各题。
1.图示时刻,P地的风向为
A.东北风B.西北风C.东南风D.西南风
2.考察发现,此时库区的局地风速北侧大于南侧,其主要原因是
A.水库北侧的气温差异较大B.水库南侧,陆风与山风方向相反
C.水库南侧的地表植被茂盛D.水库北侧,湖风与谷风方向一致
1.A
2.D
1.本题主要考查热力环流。根据时间为下午3点,陆地和水库因比热容的差异,水库升温慢,气温相对较低,形成高压,周围地区升温快,气温高,形成低压,因此根据热力环流原理,P地应该吹东北风,答案选A。
2.根据上图可以发现北侧存在山谷风,白天以谷风为主,与湖陆风向一致,因此答案选D项。气温差异较大,但是不能证明该地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大,也不能成为风速大的理由,A错误;白天应该以谷风为主,B错误;材料无法显示南北侧植被是否茂盛,C错误。故答案选D。(另:水库南侧等高线形状判断为谷地出口,因此山谷风较弱,或没有山谷风。)
典例2:沿海城市热岛效应和海陆风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,海陆风的影响范围可达上百千米。左图为天津市某年春季、夏季、冬季和全年热岛强度日变化曲线图,右图为天津市简图。据此完成下列问题。
1.左图中符合天津冬季热岛强度的是
A.IB.IIC.IIID.IV
2.天津热岛效应会导致陆风势力增强显著的地点是
A.①B.②C.③D.④
3.夏季,天津海风会使热岛效应强度
A.增强B.减弱C.先增强后减弱D.先减弱后增强
ADB
等压面的考查
1.根据材料,画出热力环流
图中的等压面正确,则气流运动方向有误的是()
判断C点风向,并画出热力环流
画出热力环流,判断甲地风向?
画出四点的热力环流?
部分图文来自于网络,仅供大家学习之用。要看更多文章,
本文编辑:佚名
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://www.lufenga.com/lfty/7085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