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现在的位置: 陆风 > 陆风体验 > 正文 > 正文

三国演义的真真假假,赤壁之战的真相到

  • 来源:本站原创
  • 时间:2023/5/16 12:05:09

赤壁之战是《三国演义》最精彩的部分,那么书中在这个时期发生的故事中,又有哪些是史实,哪些是文学加工,哪些是杜撰的呢?它真的几乎上是诸葛亮一个人的舞台吗?

1、刘备携民渡江:文学加工。刘备逃亡时,的确沿途都有民众跟随,但大多数是汉水以南的百姓,所以不存在携民南渡汉水的事情。也就是说,携民是真的,携民渡江是假的,至少没有大规模的民众渡江。刘备不忍放弃民众,这点是真的,足见其仁义之心。

2、赵云救阿斗:文学加工。赵云只是殿后保护刘备的家小,这也是他的主要责任。赵云前期一直充当着这样的角色。虽然这样,但在那种情形下,能够保全甘夫人母子,也实属不易,虽然不一定有七进七出这么夸张,但完全称得上是在九死一生的包围圈中,杀出了一条血路。至于糜夫人投井一事,纯属子虚乌有。这个时候糜夫人是否健在,实属存疑!关键是,当初连甘夫人都不是由关羽从曹老板那里带回刘备身边的。甘夫人的真正身份只是刘备的妾,是自己找回刘备身边的。

3、刘备摔阿斗:杜撰。简单地说,就是“没有这回事”。兄弟千辛万苦救出来的孩子,你接过手就摔了,假得不得了。不过很多人吃这一套,反正老黄绝对不吃这一套。

4、张飞喝退曹兵:文学加工。张飞带二十个骑兵,在当阳桥头挡住曹操五千精锐骑兵是真的。没有三声暴喝吓死夏侯杰那么夸张。夏侯杰和夏侯恩一样,都只是《演义》的虚构人物。所以什么青釭剑、倚天剑之类的,自然也都是虚构的了。

5、舌战群儒:杜撰。实际上这种逞口舌之利的事情,毫无意义。幸亏诸葛亮真的出使过东吴,去劝说孙权联合抗曹,要不然赤壁之战就没有他什么事了。当然,接下来的智激孙权和周瑜也都是杜撰的。不过既然诸葛亮出使过东吴,和东吴的君臣讨论过战局,是肯定有的,期间有一些争论或者外交伎俩的交锋也是难免的,不过没有小说写的那么传奇。

6、“铜雀春深锁二乔”:文学加工。《铜雀台赋》有三个版本,其中有一个版本原句是:连二桥于东西兮,若长空之虾蝾。这里的“二桥”指的是连接铜雀台、金虎台和冰井台之间的两座桥梁,看起来就像两条彩虹。这种解释比较靠谱。演义中诸葛亮故意错为“揽二乔于东南兮,乐朝夕之与共”。一篇歌颂铜雀台的诗文,突然间说“要去东南方,抱两个姓乔的人,朝夕同乐”,怎么看都是不靠谱的。不过大小乔是真的存在的,身份也都是真的。

7、英雄会蒋干中计:杜撰。历史上的蒋干是江淮地区的辩论家,潮汕人称为“老亚王”!曹操的确指派过他去游说周瑜,没有成功。但没有小说中的那些桥段。至于蔡瑁,历史上是后来正常病死的,张允则未交代。毕竟都只是小人物,没有可能全部交代清楚。

8、草船借箭:移情。这不是发生在诸葛亮身上的故事,而是孙权在建安十八年,公元年,于安徽巢湖对垒曹操时使用的计谋。“生子当如孙仲谋”就出于此处。

9、亮瑜火攻之计:移情。你肯定想不到,想出火攻这条妙计的,既不是孔明诸葛亮,也不是周瑜周公瑾,而是东吴老将黄盖老将军。

10、苦肉计:文学加工。尽管苦肉计也是三十六计之一,但历史上却没有黄盖苦肉计这个桥段。黄盖的确是诈降了,也在赤壁之战中,通过点火的方式,使曹军船只着火。黄盖是孙坚时期就一直为孙吴效命的老臣。真不知道曹老板是哪根筋搭错,才会相信黄盖会叛变的。如果黄盖说自己对东吴的忠心排第二,绝对没有人敢说自己排第一。

11、阚泽献书:杜撰。阚泽是东吴大儒,对圆周率也有研究,在东吴官至太子太傅。没有关于他向曹操献诈降书的历史记载,这种事情,其实不适合他的身份和特长。

12、庞统连环计:移情。把战船连在一起,完全是曹老板自己作战,不是庞统献的馊主意。庞统也没有在东吴受冷落,他一直在辅佐周瑜,周瑜如果不死,庞统可能也不会帮刘备。另外,庞统是随着南郡被借给刘备的,不是投奔的。而作为耒阳令不治理公务而被免职这件事情倒是真的。后来是通过鲁肃和诸葛亮的力荐,才受到刘备的重视的。这其中并没有张飞什么事情哦。

13、孔明借东风:杜撰。这当然是假的了。不过东南风的确是黄盖火攻成功的关键。那只是当地湖陆风的自然现象而已,东吴有很多当地将领和官员,自然知道这一自然规律了。曹老板可就不知道了,因此吃了大大的亏。

14、曹操《短歌行》:移情。作者的确是曹操,不是罗贯中。不过不是在赤壁之战前期写的,而是在迎接汉献帝时写的。那时的曹操还想学“周公旦”呢。

15、关羽华容释曹:杜撰。只有曹操走华容道是真的,追击的是刘备,曹操依然实力强大,轻轻松松地就逃脱。刘备也就做做追赶的样子而已,立马就转头抢战利品去了。

16、孔明三气周瑜:杜撰。周公谨可不是这种小肚鸡肠的人。诸葛孔明也没有像小说中所写得那么神奇,样样把周瑜拿捏得稳准狠的。

17、周瑜中箭:史实。周瑜的确是赤壁之战后,在攻打南郡的曹仁时,被流失射中的。至于箭头是否有毒,就不得而知了。而且也没有后面诸葛亮智取南郡的桥段。

18、赵云拒婚:存疑。这事只出现在野史中。据野史记载,赵范最后只是逃走了,没有再次起兵反叛。

19、关羽收黄忠:杜撰。甚至韩玄都是主动投降的,没有和刘备发生战斗,更不可能有关羽战黄忠的桥段。后来韩玄一直提任长沙太守,反而受黄忠的管辖。

20、魏延投靠刘备:文学加工。魏延具体加入刘备阵营的时间不详,但可以肯定一定在赤壁之战前后。而且可以肯定没有反出襄阳、手刃韩玄,以及被诸葛亮降服这些桥段。

21、东吴招亲:移情。把妹子嫁给刘备,是孙权的主意,不是周瑜的主意。而且刘备也不需要入吴,是孙权自己把妹子送过来,刘备只需要到渡口接亲就可以了,这个地方现在就叫做“刘郎浦”。至于吴国太只是小说人物,原型应该是孙坚的妾丁氏。乔国老倒是有的,只不过没有他什么事。孙尚香则是民间的名字,真实名字不详。东汉时期的女子通常都是没有名字的。通常都称她为“孙夫人”。

22、借荆州:移情。刘备是以东吴女婿的身份,在京口亲自向孙权求借荆州的。但除了鲁肃以外,东吴群臣,特别是周瑜都大力反对,所以一开始没有借成。后来周瑜病故,鲁肃接替周瑜的职务后,才劝说孙权把南郡借给刘备的。

23、周瑜之死:移情。可以肯定不是被诸葛亮气死的。但三十六岁,年纪轻轻就病逝,肯定也有缘故。应该和攻打南郡时的箭伤有关。周瑜的确是死在取蜀途中的巴丘的。临死前也的确写信向孙权分析了当时的局势,并且推荐鲁肃接替自己的职务。

24、曹操大宴铜雀台:移情。铜雀台是真的,那是曹操击败袁绍后营建邺都修建的。与金虎(即金凤)、冰井(错为玉龙)合称“邺三台”,是建安文学的发祥地。台成之日,曹操和群僚庆祝一番也是正常的。但宴上的故事就多半是杜撰的了。不过曹操的感慨是真的。他说“如国家无孤一人,正不知几人称帝,几人称王”以及“图死后得题墓道曰:‘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’”的豪言。建国后,也的确出土过这样的一块墓碑。

25、孔明柴桑吊周瑜:移情。哭周瑜的不是诸葛亮,而是庞统。因为当时周瑜还是庞统的直属上司。周瑜死后,庞统才和南郡一起,被借给刘备的。至于孔明吊周瑜的那篇悼词的作者,那当然就是罗贯中,而不是诸葛亮了。

可以发现,赤壁之战这个阶段,诸葛明除了出使东吴搞外交之外,大多数时间都在搞内政,军事上基本上没有什么表现的。历史上,要等到刘备驾崩之后,才轮到诸葛亮大展拳脚。所以在“郭嘉不死,卧龙不出”后面,还可以再加上一句“刘备不薨,孔明无为。”




本文编辑:佚名
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 http://www.lufenga.com/lfty/10652.html

  • 上一篇文章:
  • 下一篇文章: 没有了
  • Copyright © 2012-2020 陆风版权所有



    现在时间: